|
一、发展定位
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富活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与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
“高水平”,是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同时依托湖北青年创业学院建设,力争成为湖北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龙头。
“有特色”,是指充分发挥我校以经、法、管、哲为主干、多学科融通发展的学科优势,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和社会服务平台,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精英人才。
“富活力”,是指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充分整合校内外政策、资金、项目、人力资源,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催生高质量创业团队,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和创业项目转化。
二、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以培养“有激情、有能力、有目标、有准备”的高素质创新创业精英人才为核心,形成“面向实战”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建设: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打造高水平、多元化师资力量为重点,形成富有活力的创业教育学科群和教学科研队伍。
创业孵化:以培育能够“摸得着、长得壮、活下来、走出去”的高质量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为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
社会服务:以打通校内外创业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渠道为突破口,瞄准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方向,形成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着眼长远的校企合作平台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
三、具体规划
创业学院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规划为五个板块:通识教育、学位教育、园区孵化、创业竞赛、创业文化。
(一)创业文化
——功能定位
传播创新创业文化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工作平台
1.成立湖北青年创业研究会;
2.成立湖北青年创业联盟;
3.开办中南青年创业网;
4.举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业俱乐部;
5.发展完善省妇联湖北省女大学生创业基地工作。
——主要任务
1.出版湖北青年创业研究会会刊《青年创业研究》;
2.举办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研讨会;
3.牵头湖北青年创业联盟工作,开展湖北地区青年创业工作合作交流活动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各类型创业基地;
4.以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为平台,开展讲座、沙龙、论坛、考察等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建立创新创业企业资源库与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库,对已经完成课程的创业学院学员和创业成功的我校优秀毕业生进行跟踪联络;
5.依托各级各类团学组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活动。
(二)通识教育
——功能定位
启蒙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工作平台与主要任务
1.以KAB教学为基础,继续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授予学分;
2.条件成熟时,在全校各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或模块,授予学分。
(三)学位教育
——功能定位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培养创新创业拔尖人才
——工作平台
开办“创业经济”和“创业管理”两个辅修双学位班,并统一命名为“创业教育长江班”,每年一期,学制两年,考察合格的分别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学位。
——主要任务
1.制定长江班全程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办法;
2.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专家,成立创业学院学位委员会;
3.在全社会范围内聘请理论专家与实务界人士,组建长江班创业讲师(导师)团;
4.设立长江班学员创业项目专项扶持资金。
(四)园区孵化
——功能定位
孵化优秀创业项目 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
——工作平台
1.在校内,开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重点孵化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团队;
2.在校外,开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活动;
3.设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含长江班专项资金)。
——主要任务
1.立项:组织专家组,定期选拔评估优秀创业项目进驻园区,签订孵化协议;
2.孵化:对进驻园区的项目和团队,由创业学院提供政策、场地、资金、项目等方面扶持。设立园区管理办公室(创业学院办公室兼),开展孵化项目的日常服务与保障工作。配备创业项目“双导师”,对项目运行发展情况做阶段性诊断与考核。
3.结项:协议期满后,对孵化项目进行结项评估,对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孵化成功的,结项后退出园区;孵化失败的,或延长孵化期或结束孵化退出园区。
4.跟踪与反馈:对已经毕业离校或退出园区继续发展的创业项目和团队进行跟踪服务;积极引导鼓励创业成功的项目团队回馈园区建设。
(五)创业竞赛
——功能定位
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工作平台
1.团中央、教育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教育部:“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
3.中科院:中国科学院青年创业大赛;
4.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5.教育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 创意 创业”挑战赛;
6.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励志创业大赛;
7.省科技厅、财政厅、团省委:全省科技创业大赛;
8.市科技局、人事局、团市委:武汉大学生科技创业挑战赛;
——主要任务
以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创业竞赛活动为基础,整合各单位、各学院力量,形成创业竞赛选拔、保障、奖励的系统工作体系,力争在各项赛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锻炼学生、培养团队、挖掘资源、推广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