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6月,校园中便开始弥漫着躁动的气息,有的是将要离开校园的毕业生的不舍与欢乐,有的则是即将面临是否修读双学位的大一同学的不安与困惑。为了解开大一同学(包含五年制大二学生)的困惑,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选择,我们在此梳理和解读关于七校联合“双学位”修读的一些信息。
何为双学位?
根据教育部批文规定:双学位是指第二学士学位与辅修二学位。我们所修读的双学位及后文探讨的双学位问题均指辅修第二学位,即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全部要求后同时获得另一学科的学士学位,未达到申请学士学位要求者可获得辅修学位。而第二学士学位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所规定的十个学科门类,一般地凡是已修完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课程,已准予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再攻读另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授予第二学士学位。
据了解,辅修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首先,两者招生对象不同,辅修针对大二学生,第二学士学位则主要招收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含实行学位制度以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也招收少量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含按学分制提前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另外,辅修毕业证书在颁发第一学位证书上注明第二专业学位,即两个学位,或由校方独立颁发辅修学科学士学位证书。而后者根据教育部规定的统一格式制定颁发第二学士学位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毕业待遇方面,前者一般视为本科学历文凭,辅修二学位可以作为参考,部分省份有所认同。而读第二学士学位不亚于考研,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待遇等同于研究生。由此可见,第二学位相对辅修门槛更高,含金量也更高。
对于现在第二学士学位、双学位、辅修学士学位之间的区别,教育科学研究院冯向东教授表示这并不是问题,第二学士学位是为了培养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学科需要,而七校联盟是教育机构,只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双学位的选择中很多专业比如财经、管理甚为火热,而一些专业则无人问津,很多学生选择双学位时也只是抱着找一个更好的工作的目的,并不是出于真正的想去爱好,对于此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冯向东教授说:“我们不要盲目地批评学生的功利主义,学生现实情况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并不能像我们这些已经较好地自己基本物质需求的老师、教授一样去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去,关键只是要处理好功利需求和超越功利需求这两者的关系”。
对七校联合“优”和“忧”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性学科优势,探索跨学科组织教学模式,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纷纷在本科教育范畴内拓展“双学位”教育。1999年,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武汉地区教育部直属七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签订了7校联合办学协议,该协议自2001年起实施。七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选其中一所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或专业课,可拿辅修证、双学位,相当于“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
这一办学模式的早期参与者之一,武汉理工大学的严新平副校长曾在采访中说,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但从人才的培养角度讲,高校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发展打下前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训练基础,就要吸纳其他高校的优势。各高校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从7校联合办学中受益。
据悉,7所高校对每年选修、辅修的学生都原则上进行指导,鼓励学有余力、学业优秀的学生选修。联合办学原则上是所有专业全开放,但从近几年的效果来看,多数学生选择的都是各校的优势专业,比如武大的法学、新闻,华师大的英语、心理学等,联合办学的第一年,就有超过300人选修了武大的法学专业。
但自七校联合办学以来,就有着关于师资、学位等诸多传言。本报记者就“武大双学位校内、校外班师资差异大”的传言进行了调查。经过对2014年第一学期武汉大学双学位课程安排的调查,武汉大学在双学位校内、校外班师资配备没有太大差别。其中热门专业,如金融学、法学、会计,虽然由于课时安排,各班由不同老师授课,但老师职称上并未出现明显校内班高于校外班的情况,甚至部分课程则出现了校内班老师职称不及校外班老师,如电算化会计这一课程,校外班的老师是教授,而校内班则为副教授。虽然师资配备不能单以老师职称而论,但是以此可以看出武汉大学双学位校内、校外班师资并没有太大差异。而从对正在修读双学位的同学的采访来看,同学们也多表示理解,认为“老师的质量无所谓”或 “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有区别,但不是好老师差老师的区别,主要是考虑到对同一个老师排太多课,老师有可能吃不消”。
修还是不修?这是个问题
修读双学位,也有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双学位确实会占据学生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甚至会与所修专业在时间安排上发生冲突。“双学位的课程会占用大量时间,当双学位考试和本专业考试撞车时,真的会焦头烂额。这时候就需要你进行各方面的适应和调节。”在提及修习双学位的具体经历时,我校09级夏同学这样说到。已经毕业并留校担任辅导员工作的夏同学在大二时选修了武汉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学位,据她介绍,当时她们班只有她一个人选修了武大的这个专业,每个节假日无论天气都要六点起床,然后乘坐591到武大上课,摸黑出门摸黑回来是很正常的情况。也有同学流露出了些许悔意,表示觉得不值得,投入产出比太低,做一点别的有意义的事情,多看书,多一点社会实践、实习,比这个更有用。
那么,花费相当多心血修习双学位的初衷是什么呢?接受采访的同学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但大多出于两种因素,一是兴趣爱好,二是认为对就业或者跨专业考研有用。“我对工科并没有多少兴趣,而平时则比较喜欢经济学,也想以后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因而选报了金融的双学位。” 我校10级能源专业刘同学如此说道。而正在武大修经济学双学位的来自新闻学院的石同学则不太一样,她说:“修双学位是因为本专业专业性不强,不好找工作。”
这样的初衷在其后的学习中是否得到实现呢?得到的答案却并不乐观。金融双学位的刘同学今年选择了跨专业考研。虽然告以失败,但他表示不会放弃,明年会继续尝试,而他也坚持认为,修习双学位对自己现下确有作用。在考研失败后,他曾尝试去找了几份工作,用人单位对于他的金融专业的第二学位一般均呈认可态度,但同时他也表示,用人单位会有着第二学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如本专业扎实这样的印象。而在我校10级外语学院孔同学看来,双学位的作用则很是有限。她在大二的时候也选择了我校金融专业作为双学位选修方向,同样是出于兴趣和弥补当年高考志愿填报时留下的一定遗憾的初衷,但选择了修习双学位后,她自觉未能从中学到十分有用的专业知识,“与本专业即是金融的同学相比,肯定从深度各方面都会有一定差距”她说。而她现在最终选择出国深造继续念研,现下所选专业也与金融专业关系并不紧密。
对于面临双学位选择的同学,新闻学院的辅导员胡经纬建议:“首先不要太功利,尽量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其次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时间精力,如果平时比较忙,选双学位要慎重,否则其他的事情也不能很好完成,不要盲目从众,看别人选自己也选。最后就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周末不贪玩,不睡懒觉。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做好吃苦的准备。” |
|